您当前的位置: 图片新闻

2022年首都前沿学术成果报告会(力学领域)在中关村东升国际科学园召开

  • 发布日期:2022-09-25
  • 浏览次数:974
为服务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贯彻落实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充分发挥学术交流在推动基础前沿领域科技创新的作用,2022年9月14日,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北京力学会、北京科技社团服务中心承办的2022年首都前沿学术成果报告会(力学领域)在中关村东升国际科学园召开。
北京力学会理事长汪越胜教授、北京力学会荣誉理事长庄茁教授出席报告会。报告会由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教授、北京力学会秘书长柳占立主持。
本次报告会采用线下和线上相结合形式,报告会小会场大传播的传播放方式既调动了报告人的现场积极性,又照顾到线上其他力学科技工作者学术交流的需求。北京大学段慧玲教授、刘才山教授,清华大学李喜德教授、张一慧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晋军教授、王磊副教授,华北电力大学葛铭纬教授,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李炳奇教授,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鲁晓兵研究员,及东升国际科学园区相关企业员工等近40人参与了现场交流。报告会也通过寇享学术、腾讯会议、北京科协知乎号等平台进行在线直播。
本次报告会邀请4个力学学术成果报告,展示了力学学科在固体力学、流体力学、动力学与控制、工程力学等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包括北京工业大学杨庆生教授《智柔超结构的力学设计》、中国科学院大学倪明玖教授《磁约束聚变堆研发之液态金属磁流体力学》、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虞钢教授《激光增材制造的多尺度多物理场模拟研究》、清华大学秦朝烨副教授《含连接界面组合结构动力学行为研究》。
报告会上,北京力学会理事长汪越胜、荣誉理事长庄茁为入选者颁发了首都前沿学术成果获奖证书。
汪越胜理事长在致辞中表示,首都前沿学术成果评选标准是国内首创,是北京力学会依据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遴选的近五年195种英文期刊和202种中文期刊的力学论文评选而来。汪越胜表示,北京力学会积极开展学术实践、深入挖掘学术资源、提升学术水平,积极参与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创建多层次学术交流平台。北京力学会本次为第三次承办该学术交流活动,有信心在前两次报告会成功举办的基础上,将报告会打造成北京力学会的又一个系列品牌会议。
在报告会上,北京工业大学杨庆生教授从力学超材料及智柔超材料两个角度展开介绍了多种超材料和超结构的独特性能。杨庆生教授从负泊松比、负热膨胀、仿生点阵、多稳态等角度介绍了力学超材料的微结构设计及变性分析;针对基于形状记忆聚合物(SMP)的超材料设计,详细介绍了声子晶体的模型设计与带隙分析结果。
中国科学院大学倪明玖教授介绍了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分析托卡马克装置中受控磁约束液态金属在大温差、高热流密度、强磁场中的流动过程。倪明玖教授介绍了其课题组对高温高粘性液态金属中颗粒运动、不可压流体模拟、自由界面捕捉、表面张力计算等典型计算难点的突破,并进一步将数值模拟方法应用在先进液态锂铅包层的设计中。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虞钢教授介绍了针对激光增材制造过程建立的多尺度热-质输运模型,在微观尺度分析其与凝固组织的关联,在宏观尺度考察多道多层增材制造的搭接过程。虞钢教授进一步介绍了基于该模型开发的熔池动力学数值仿真算法在多道多熔池等复杂工况下的应用。
清华大学秦朝烨副教授从连接界面的分类出发,介绍了在可拆卸的静连接动力学问题中的研究成果。秦朝烨副教授以星箭连接界面与星箭耦合系统、航空发动机盘鼓组合界面、考虑细观形貌特征的连接界面等为例,探讨了连接界面动力学特性及界面非线性刚度与阻尼等复杂连接结构的影响。

报告会充分发挥了北京地区高校、科研院所在力学领域的人才和学科优势,突出学术交流在促进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为科技创新提供重要的思想源泉,突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服务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本次报告会在线直播观看五千余人次,现场专家、园区企业研发人员、线上观众等进行了深入交流。参会专家参观了位于中关村东升国际科学园的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北京中心,并与园区企业相关专业人员展开了密切交流,针对力学学科研究成果在自主仿真工业软件中的应用前景和合作进行了深入讨论。报告会为科技工作者与相关企业搭建了良好的交流平台,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服务首都重点产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版权所有  2011  北京力学会 (请使用1024*768分辨率,IE5.5或者更高版本浏览器访问本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