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受关注学术成果国际学术沙龙暨北京力学会青年学者论坛在京举行
- 发布日期:2021-06-30
- 浏览次数:2602
北京力学会、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6月26日在西郊宾馆召开广受关注学术成果国际学术沙龙暨北京力学会青年学者论坛。本次青年学者论坛是北京力学会、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北京科技国际交流中心联合主办,由北京地区广受关注学术成果报告人等联合策划。论坛以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探讨交叉力学领域相关的学术问题,邀请了来自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美国普渡大学、德国汉诺威大学、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中科院力学所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知名学者进行学术分享,线上线下参会170余人。
在一天的论坛上,斯威本科技大学卢国兴老师在线上为大家报告折纸结构及超材料的力学行为与能量吸收。他介绍了折纸结构与超材料的静动态力学性能相关的工作,为材料和结构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赵克杰老师介绍了他在电极材料中活性微颗粒的非均质失效中的工作,发展了非线性力化强耦合计算方法,研究了微颗粒层面的非均质失效机制,并定量评估了机械失效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北京理工大学田强老师介绍了考虑润滑条件的齿轮啮合多柔体动力学研究,分享了多柔体动力学系统中考虑润滑条件时齿轮啮合运动赋的建模问题。康涅狄格大学李颖教授在线上进行机器学习加速高性能聚合物分子设计的报告主要介绍高分子材料的可设计域过于广泛,实验如同大海捞针,人工智能为这个问题带来了很多机遇。采用机器学习方法可以解决这个有挑战性的问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丽珍报告题目为致伤、防护及康复的生物力学研究,主要介绍了损伤与防护的生物力学研究。通过核桃壳仿生结构裂纹扩展力学性能的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仿生结构材料的头盔设计方案。北京大学韦小丁老师的MGs层级结构异质性表征与建模及其与力学性能的相关性报告介绍了金属玻璃力学性能多尺度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袁泉子报告题目为化学-力学耦合的固液界面动力学。他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与理论计算研究,揭示了溶解液润湿的标度规律,得到了流场和浓度场的相图。找到浓度场演化的两种基本模式,阐明了凝固界面演化的机理。北京交通大学汤笑之老师的报告题目为长时间尺度原子模拟与材料力学性能研究。他介绍了长时间尺度问题的起源,对目前长时间尺度问题模拟方法进行了综述,以及长时间尺度原子模拟方法在材料力学性能研究上的应用。北京工业大学吴奇老师的复合材料与点阵夹层材料的失效过程监测及性能预测报告围绕复合材料与点阵夹层材料的失效过程监测及性能预测。北京理工大学周萧明老师分享了动态机构力学超材料的设计、表征与非互易波调控。德国汉诺威大学庄晓莹老师介绍了挠曲电纳米能量采集器的建模与优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赵振老师分享了接触界面上摩擦动力学与变边界问题的研究。12位报告人的精彩分享引起线上线下与会学者的热烈讨论。
本次学术报告有3人是2019年北京地区广受关注学术成果报告人。他们是北京力学会在2019年依据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从2014-2019年100多种期刊的6000多篇力学论文中依据科学的定量遴选标准选出的学术成果的报告人。北京力学会秘书长柳占立介绍今年北京力学会将继续举行2021年的力学论文遴选,从SCI、CSCD600多篇论文中遴选推荐新一轮的北京地区广受关注学术成果报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