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图片新闻

北京地区广受关注力学学术成果报告会在京召开

  • 发布日期:2021-09-23
  • 浏览次数:1468
 
2021年9月22日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北京力学会、北京科学中心、北京科技社团服务中心承办,北京科学技术期刊学会协办,科协频道作宣传支持的北京地区广受关注力学学术成果报告会在北京科学中心召开,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学会部李斌副部长、北京力学会理事长汪越胜教授、北京力学会荣誉理事长庄茁教授、北京力学会秘书长柳占立副教授出席开幕式并做讲话。本次力学学术报告会邀请4个力学学术成果报告,展示力学学科中的固体力学、流体力学、动力学与控制、工程力学等领域近几年的研究成果。4个主会场报告,分别是北京理工大学胡更开教授《弹性波拓扑材料》、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潘翀教授《湍流边界层的结构特性与减阻控制》、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李炳奇教授《适应复杂环境的聚脲基复合防渗体系关键技术研究》、北京大学刘才山教授《多体系统碰撞动力学中的碰撞接触模型研究》。报告会在疫情防控常态期间只邀请报告人、交流嘉宾到现场参加直播,微信、微博、腾讯会议室最高同时累计播放人次达62.4万。
本次报告会的报告人是2021年北京地区广受关注学术论文的作者。这些论文从100余种力学相关期刊近5年北京地区的论文中,依据科学遴选原则选出666篇SCI和CSCD的论文,交给北京力学会。北京力学会固体力学、流体力学、动力学与控制、工程力学工作委员会负责人组织各专业小组评审专家对666篇论文分类筛选认领、推荐选出23篇论文。其中北京力学会自荐3篇,中科院数据库推荐20篇。报告会现场从23个遴选论文作者中邀请到4位学术成果报告人、4位论文学术交流嘉宾参加了报告会。在北京地区广受关注学术论文授予仪式上,北京力学会理事长汪越胜教授、荣誉理事长庄茁教授代表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和北京力学会为北京理工大学胡更开教授,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李炳奇教授,北京大学刘才山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潘翀教授、北京大学刘谋斌教授、北京大学杨越教授、中科院力学所王士召研究员、清华大学黄伟希副教授颁发北京地区广受关注学术论文获奖证书。北京力学会秘书长柳占立副教授主持证书授予仪式。
北京地区广受关注力学学术成果报告会采用小会场大传播的形式全程直播3个小时,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科协频道的官方微信、微博客户端参与了全程在线直播。北京力学会还在腾讯会议室邀请到上百位力学科技工作者及研究生参与到学术交流中。本次报告会首次采用15分钟报告时间,30分钟学术交流时间的交流形式。意在让每个主题报告绽放异彩的同时也释放更多学术沟通交流的时间。北京工业大学杨庆生教授、北京理工大学岳宝增教授、北京大学刘谋斌教授、北京大学杨越教授、中国科学研究院力学研究所王士召研究员、清华大学黄伟希副教授、北京航天航空学院于洋教授应邀作为报告会交流嘉宾参加了学术交流环节。北京力学会副秘书长陈阿丽教授、徐杨副教授、曾庆磊副教授支持了线上听众的问题筛选和解答环节。
本次论文评选是北京地区广受关注学术成果论文遴选的第二届。论文评选标准是国内首创,是北京力学会依据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从2016-2020年100多种期力学报告会的学术成果刊的力学论文中依据科学的定量遴选标准选出的学术论文。依据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的遴选原则:(1)不只使用SCI一个数据源,而是综合使用多个数据源,包括:SCI、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和期刊索引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JCR);(2)忽略SCI的被引次数和期刊影响因子,而是考察每一篇施引论文的份量;(3)剔除因科研不端而被撤稿的论文;(4)不再单纯依靠被引排名,而是以定量遴选为线索,借助学术同行评价(北京力学会完成)做出最终结论。
本次力学学术报告会从23个遴选论文中邀请4个力学学术成果报告,展示力学学科中的固体力学、流体力学、动力学与控制、工程力学等领域近几年的研究成果。
1.   北京理工大学胡更开教授的Topological phase transition in mechanical honeycomb lattice论文研究了统一质量弹簧蜂窝晶格中平面弹性波的各种拓扑相变。通过设计质量、刚度或引入科里奥利效应,可以在单晶格中实现三个弹性拓扑相。特别是,Valley Hall和Chern绝缘体之间的界面首次被发现支持拓扑界面模式。
2.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李炳奇教授的论文《水工结构聚脲防渗涂层的力学性能与寿命预测研究》提出了聚脲防渗涂层的老化寿命预测理论及公式,该理论能够反映不同聚脲材料的氨酯键、脲键含量与水解老化寿命的关系。并通过湿热加速老化试验确定了氨酯键水解老化参数,确保了聚脲材料寿命预测公式的可靠性。实现了在不同温湿度运行环境条件下,不同聚脲防渗材料的使用寿命预测及材料设计方法,对水工建筑物聚脲防渗涂层的设计及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3.   北京大学刘才山教授的论文Further investigation on improved viscoelastic contact force model extended based on hertz’s law in multibody system系统的分析了应用于多体系统中计算碰撞行为的连续接触力模型,指出该类接触力模型中Hertz接触刚度与指数之间的密切关系,研究表明:在不考虑指数变化的情况下,改进Hertz接触刚度不仅会带来不易察觉的数值计算误差,而且导致接触力的量纲错误,并通过现有的实验数据验证了该结论的正确性。
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潘翀教授的论文《沟槽方向对湍流边界层流动结构影响的实验研究》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阐明了当地摩擦阻力降低的主要原因,对流动减阻具有积极意义。
 
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对北京力学会、北京科技期刊学会等学会承办“北京地区广受关注学术成果系列报告会”表示感谢。学术交流是拓展学术研究,启迪科学思想,引发创新思维,促进科学发展,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形式。市科协改革实施以来将经理学术理念注入学术交流的问题,坚持满足科技工作者和学生发展需求,适应发展需求,精心组织,积极谋划,努力搭建学术交流源头活水与创新发展鲜花果实之间的桥梁。北京科技交流学术月,以各学会为主体,科技工作者广泛参与,经过二十余年的探索实践,已成为北京地区涉及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各学科范围最广、参与科技工作者人数最多的综合性开放式交流活动。我们成功的实践经验表明,科协是科技工作者之间拉近科技工作着的距离,是科协工作本质要求。科技工作者的切身利益是追求学术进步,强化力度提升,优秀的学术活动是科技创新的生命之水。
要办好学术交流,首先导向为基础,内容是交流的基础,围绕优质学术内容的产生,我们坚持前沿性和高端化,秉持客观性和共性,以国际通用的论文影响与评价结构,同行协助评议为参照,通过定性加定量的多维度遴选方式,使学术成果一经产生就直击热点前沿,广受关注认可。在学术共同体内形成基本共识,为后续交流提供坚实的内容基础。

其次,交互式的交流形式有助于真正更好的发挥学术交流的作用。学术交流作为学术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其机制的设计、科学与否直接影响到创新文化的培育成效。实践证明,双向思想交流的是最有效的。论文报告会台上有报告,台下有交流,场内有互动,云端有分享,跨学科领域、多角度的思考,科研工作者与企业技术人员多方面启发,潜移默化激发创新灵感,持续不断营造良好学术生态,推进科技创新。

 

 

 

 

 

 

 

 

 

 

 

 

 

 

 

 

 

 

 

 

版权所有  2011  北京力学会 (请使用1024*768分辨率,IE5.5或者更高版本浏览器访问本系统)